参考消息网12月26日报道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12月22日刊发题为《中国“全球发展倡议”简介》的文章,作者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国-非洲研究所所长德博拉·布劳蒂加姆。全文摘编如下:
1949年,美国时任总统哈里·杜鲁门启动了美国第一个全球援助计划,宣称“所有国家应通过联合国携手合作”,以此作为“实现和平、富足和自由的世界性努力”。
在2021年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GDI),呼吁全球社会再次聚焦可持续发展。
全球发展倡议要求全球社会“重新聚焦”发展,重新致力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重振全球伙伴关系,重启国际发展合作。它还承诺成为一项基于合作与知识共享的全球性努力。
中国将其在全球发展倡议中的角色和责任界定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携手共同努力。全球发展倡议与中国早些时候提出的倡议存在关联,比如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以及后来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全球发展倡议反映了中国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理念的支持和坚持——即所有国家都对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负有责任,但较富裕国家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全球气候和贸易治理的基石。中国强调这一点并非没有道理,因为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在哥斯达黎加和泰国之间。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支持的做法也会被担心国内贫困的国内民众接受。 临安新闻网
中国将全球发展倡议紧紧地与联合国联系在一起——在联合国,中国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自动为其带来了尊重、影响力和否决权。中国在其他一些全球机构中不具备这些特征,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富裕国家在这些机构中的代表性仍然很强。
全球发展倡议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保持一致,这也让中国可以谈及低收入国家长期以来对全球经济不公平、不平衡的不满。尽管措辞温和,但中国的论调与1974年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中的一些内容相呼应,该宣言包括一系列旨在结束经济殖民主义和依赖的提案。
冷战之初,杜鲁门提议在全世界努力实现和平、富足和自由。现在,中美两国可以致力于以更有效的方式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冲突、健康和贫困等相互交织的全球挑战,而不是走向一场新冷战。 全球时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