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4日报道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2022年12月21日发表文章,题为《奥拉夫·朔尔茨的中国赌注》。全文摘编如下:
11月4日,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前往北京。朔尔茨是三年来第一位这样做的欧洲领导人。
当朔尔茨宣布随行的将是一个由德国企业首席执行官组成的商业代表团时,批评人士认为他这样做是错误的。对朔尔茨来说,这样做似乎与平时别无二致,他似乎打算延续其前任安格拉·默克尔奉行的“以贸易促改变”政策。一些专家也对这种访问的效能提出了质疑。
但掀起最大波澜的是德国在朔尔茨行前批准中国收购其最大港口汉堡港的股份一事。包括副总理和外长在内的6名部长级官员以国家安全为由反对该协议。尽管如此,朔尔茨还是力推这一协议。 金融要闻网
不过,除了朔尔茨存疑的时机和决策之外,人们最关心的是他的访问是否标志着他已重启了其前任与中国以商业为中心的友好关系。朔尔茨所在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曾主张用“系统性对抗”界定柏林与北京的关系。
朔尔茨本人也服从该党的路线,曾多次表示有必要避免对中国的单方面依赖,并重新评估德中商业关系。最值得注意的是,在访华前夕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朔尔茨承认在某些原材料和技术方面存在对中国的“危险依赖”。为了弥补这一点,他表示渴望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尽管如此,柏林继续与中国交往的动力依然强劲,这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重点研究德国对华政策的高级分析师罗德里克·克费尔皮茨评论说,中德之间仍需在一些重要领域进行合作,例如应对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等。
还有经济方面的硬考虑,这些考虑将减缓柏林与中国“脱钩”的速度。随着乌克兰冲突引发的通胀飙升和能源价格高企继续重创欧盟,德国以及欧盟其他国家今年冬天正滑向衰退。与此同时,美国的贸易和货币政策也给欧洲的竞争力带来了巨大压力。
华盛顿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给出了如此慷慨的补贴政策,以至于许多企业不再认为在欧洲投资还有意义。
美联储还大举加息以应对通胀,这使得美元大幅升值,同时导致欧元贬值,并导致欧洲的通胀率上升。美国利率的提高也使美元投资更具吸引力,进一步激励企业将资源转移到美国市场。这些事态发展促使欧洲主要领导人宣布,欧盟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处于危机边缘。
面对这样的挑战,德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维持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已经连续六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通过在风险与回报之间追求谨慎平衡的访问,朔尔茨在一片批评声中飞往北京的做法使他有能力塑造欧洲即将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接触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