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9日报道 孟加拉国《每日星报》网站2022年12月17日发表印度前外交国务部长沙希·塔鲁尔的文章,题为《印度日益显现的人口鸿沟》。全文摘编如下:
印度以庆祝的方式来结束动荡的一年,既欢庆独立75周年,又开始担任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此外,另一个里程碑即将到来。据联合国专家估计,2023年4月,印度人口将正式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未必值得庆祝。与中国不同的是,尽管印度在过去30年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但在养育和照料14亿人口方面仍困难重重。
人口增长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印度人口预计将在未来40年内增至约17亿,到2100年降至11亿。由于人口死亡率和生育率下降,印度利用生产型劳动力的增长来发展经济的机会有限。
如果地区发展格局不均衡得不到解决,印度的人口红利可能会变成永久的人口鸿沟。在印度北部各邦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印度南部的人口增长已经趋于稳定。在一些邦,如南部的喀拉拉邦和东北部的那加兰邦,人口已经开始减少。这意味着印度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婴儿潮,而其他地区则要努力应对人口老龄化。
这些趋势的政治影响深远。1947年至1997年间,印度人口从3.5亿增长至超过10亿,其中较贫穷、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北部邦占了人口增长的大部分,而由于采用更好的人口发展和教育政策,南方邦较为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几十年来,北部邦每个家庭平均有6至7个孩子,但南部邦迅速降至每个家庭两个孩子。
文化水平较低的北部地区对计划生育和对小家庭益处的无知,可能是印度人口增长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南方各邦已经实现自我转变,部分得益于女性受教育水平较高;与此同时,北方女性识字率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印度的劳动力市场尚未从疫情中完全恢复。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由于疫情第一年失业率飙升,印度的就业人数从2019年至2020年的4.09亿人下降到2020年至2021年的3.87亿人。
2023年的开局并不乐观。印度正在苦苦应对南北差距加剧、城市化失控、水资源短缺、一些地区人口老龄化以及其他地区青年失业率上升等问题。印度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和经济发展让人们有理由抱有希望,印度人证明自己会在艰难时期展现韧性和机智。但要抓住即将到来的人口变化带来的机遇,印度必须认识并应对这些趋势。否则,看似红利的东西可能会导致一场灾难。 萧山新闻网